找到相关内容1189篇,用时3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弘一大师:以戒为师、砥砺僧格的典范

    年谱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,第144页注25。  ⑥林子青:《弘一法师年谱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,第110-111页注6。  ⑦吴信如:《楞伽经》(上),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,...以请为友,世外则为不请之友,此为世人与世外之人在人格上、道德上的根本区别。儒家传统也的是“礼闻来学,不闻往教”。相形之下,弘一大师所体现的佛教精神更为积极、慈悲和利世。  行菩萨道,对众生最大的利益...

    刘泽亮 贾应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1867989.html
  • 《摄大乘论》探索

    。《摄论》在中国的注释本,据日人左伯定胤等二人合著的《摄大乘论解题》所载,有窥基,智愷等十一家的注疏,他们多是奘师和谛师的门徒。当代有佛学大家印顺法师的《摄大乘论》等以及民国时期王恩洋先生所注的《...所依据的契经。《华严经》(注02)云:“三界唯心”,近似唯识学的万法唯识思想。唯心与唯识是名异义同,如《唯识二十论述》(注03)云:“安立大乘三界唯识,以契经说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3268107.html
  • 唯识宗略说(1)

    相宗十》,后有印顺导师作《唯识学探源》、演培法师作《八识规矩颂》、杨白衣居士作《唯识要义》等。  三、中国唯识宗的传承  ┌德慧--安慧--真谛(无相唯识)  弥勒--无着--世亲 ┤  └陈那-...入正理论疏前》、《因明入正理论疏后记》,以及《成唯识论了义灯记》等多种。其中《成唯识论演秘》与窥基的《成唯识论掌中枢要》,慧沼的《成唯识了义灯》,合称为"唯识三疏",为研究《成唯识论述》必读之书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968375.html
  • 印顺导师“人间佛教思想”之实践——以妙心寺为例(上)

    概论”导读》、《阿含系列》等书。   14.~16.继如法师访谈记录(2006.3.6)。   17.Mid-America Buddhist Association(美中佛教协会)...笼统看待,其实,应该再区分为主要因缘与次要因缘。所谓主要因缘,就现在而言,是形成事件的必要条件;其次的,就属于充要条件。如欲解开烦恼的关键,只笼统地这是因缘所形成,便无从著手解决。所以,解除烦恼之道,...

    释传道、伍丽满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3268588.html
  • 中国唯识古学心性论思想的主题

    104页。  [8] 真谛(译):《摄大乘论释》,《大正藏》第31卷第117页上。  [9] 印顺:《摄大乘论》,第35页,《妙云集》上编之六。  [10] 圆测:《解深密经疏》,卷三。  [11]...道,具体原由、地点已难得其详。地论师之分“南北两道”究何而来,记载互异。湛然《法华文句》说,从相州通洛阳有南北两道,道宠系散布于北道一带,慧光系散布于南道一带,因之而命名。然道宣《续高僧传·道宠传》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00169208.html
  • 罗近溪“打破光景”义之疏释及其与佛教思想之交涉

    印顺法师《大乘起信论》注云﹕『一心,即一众生心,是从妄念而深入到内在的本净心即大乘法体。……从众生心中,指出那离念本净的、平等真实的一心……所以这一心名为真如』﹔这正是从心真如门,岂非近溪所谓『...当下受用、现成直捷之便,故王门学人于此心体灵妙之境再三阐说、之又,务以妙义层出,高明超越于前辈及同侪为胜,而视操存涵养为执着拘滞﹔如此发展下去,由心性之学衍生出来的层层迭迭的论说,反落于无益身心的...

    古清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1970848.html
  • 罗锦堂:佛典中的“观”与“念”(2)

    杂想观  ,名第十三观。  这样作观想,或许有的人心力不够,感到困难,所以道源法师在《观  经》中说:「开头教我们观丈六佛像,你能观得来很好,若观不  来,可观八尺高的;八尺高观不来,即观现在人身...不到实际的效果。在前引近人唐湘清的文章中又说:  「道源大师,更指出部分净土教徒,信仰不专不坚,或信心动摇的原  因,是由于不知观经之理,道公在观无量寿经一书中说:『若不  知十六观经之理,则信、...

    罗锦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2970856.html
  • 南怀瑾禅学思想评述

    1986年)、《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——华严经普贤行愿品》〖HTK〗(1986年)、《老子他说》(上,1987年)、《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》(1987年)、《中国道教发展史述略》(1987年)、《易经杂说...日记》(续集,金满慈著,南怀瑾批,1983年)、《定慧初修》(袁焕仙、南怀瑾著,1983年)、《孟子旁通》(上,1984年)、《净名庵诗词拾零.佛门楹联二十一副.金粟轩诗话八》(1984年)、《观音...

    邢东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3471099.html
  • 菩提心就是要为了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!

    与大圆满的。如果没有出离心与菩提心就可以成就,那么佛陀又何必为后人制订出离心与菩提心的修法呢?我们总不能认为这是为别人准备的,而不是给自己准备的吧!   以上节选自堪布慈诚罗珠《三主要道论》 ...慈善所能企及的。   我们怎样才能树立起这样的观念呢?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。只要有了这样的方法,就能令这种观念融入内心,就一定能达到成佛的目标。   我在《慧灯之光》当中过,今天也再一次建议...

    堪布慈诚罗珠

    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13032071401.html
  • 龙树《回诤论》中的“空”之研究

    ,怎么可能有互相接触(能及、能到)的机会呢?今人印顺,在其‘中观论颂’中曾说:“闇在时明还未来,明来时已闇前去,光明怎么可以破呢闇?光既是实法,   p. 207  闇也是实法,在同一空间时间中,...吉藏‘中观论疏’卷第五末;引见‘大正藏’卷四二,页八二上。   [31] 同前注。   [32] 引见印顺‘中观论颂’,页一五五~一五六;慧日讲堂,台北,民国六十二年重版。   [33] ‘回诤论’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4871689.html